生态环境部近日印发了《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明确协同增效的基本原则。把降碳作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协同控制温室气体与污染物排放,协同推进适应气候变化与生态保护修复等工作,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我们现在需要深入理解这句话的意义。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对于中国,它同样是最重大的命题。由于中国近十多年来一直位居全球碳排放第一的位置,这样的压力可想而知,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将是全球最大的贡献。所以这个目标是中国转型发展的必然目标。
温室气体包括六种: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二氧化碳当量,是指一种用作比较不同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度单位,各种不同温室效应气体对地球温室效应的贡献度都以二氧化碳作为参照当量。所以降碳,全面的意义是整个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它本身不是一种降低二氧化碳本身的孤立行为。
降碳,对一些人来说,最容易与节能减排划上等号,通常都认为是能耗的控制。要理解它和废水、废气、废渣等工业排放,似乎比较难以苟同。这样的理解容易走向片面化,低碳降碳是体系化的行动,碳中和更要求全方位的温室气体控制,包括工业生产、农林牧渔业、服务业和个人的衣食住行等各种行为的排放。
降碳,牵一发而动全局。降碳,重点是加强对化石能源的控制。因为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使用,就占据了中国总碳排放的84%,其他排放包括交通、建筑、农牧、土地扰动等。因此对化石能源的控制,就抓住了核心。化石能源的使用,对工业革命带来的成就是巨大的,也渗透到了全球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包括工业、农业和服务业。而化石能源大量使用,带来的各种污染物的排放,也是非常显著的,现在我们国家产生的绝大部分环保问题,三废排放,80%以上的都是与化石能源的使用有关,因此降碳达峰并中和,减少直至化石能源完全为新能源替代,必然解决了我们的绝大部分因为使用化石能源带来的废水、废气、废渣污染排放。因此降碳就必然成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
当然我们不排除除了化石能源以外其他的产品的排放,比如化工产品化学合成废弃物、农牧业废弃物、生活中的大量废弃物,但是如果碳中和目标实现了,这些废弃物过程的排放将会由于技术革命,将会逐步实现资源化利用。因此把降碳作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所以协同控制温室气体与污染物排放,非常合理。也是我们社会必然努力的方向。(王军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