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已经全面进入碳中和时代,这个目标的意义在于所有国家,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宣布,但是增量排放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即使我们仍在努力碳达峰,但是达峰的背后就是总量在控制。如何碳中和中实现经济增长,这非常考验各级政府的智慧。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把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记得住乡愁,留住人才,还是需要产业支撑。当前在美国打压中国发展,全球经济走向割裂的时代,经济发展的寒气铺面而来。传统产业升级还没有跟得上步伐,所以一时之间很多人还觉得挺悲观。但是2023年1-3月份的外贸数据打破了传统的认知。据海关总署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89万亿元,累计增速由前2个月的同比微降0.8%转为增长4.8%,月度增速从1月同比下降7%、2月快速增长8%再到3月提升至15.5%,外贸进出口开局平稳,逐月向好。数据显示,外贸新动能不断培育壮大。一季度,我国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增长66.9%,同比增量超过1000亿元,拉高出口整体增速2个百分点。
这样的数据表明,中国的发展已经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碳中和要求社会所有的碳排放清零,中国重点排放源是燃煤排放,其次是燃油排放。当下,国家层面在推动光伏风电能源的全面普及,包括氢能的使用,加快能源结构的转型。微观层面,社会层面大力开展绿色出行、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农业、绿色产业,当下绿色能源尽管总量还不足以支撑全社会的绿色发展,但是已经在快速发展。绿色能源绿色产品将逐步成为社会的主流。传统产业的升级也有赖于能源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出口产品,要保证未来2-3年里仍然占据出口优势,清洁能源使用成为当下最重要的问题。
我们能源供给主流电源来自于国家电网,能源投入的主力军仍然央企,因此如何对清洁能源实现保供,压力很大。这面临现实权衡。首先传统燃煤电力投入巨大,大部分电厂还在设备折旧期限内,如何把投入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需要斟酌,其次绿色电力投入虽然单位成本已经下降到具备竞争优势的地步,但是很多项目需要大量的占地范围和空间,如何合理规划,需要系统思考。第三是社会全体的思维转型需要时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这都将阻碍清洁能源的使用。
碳中和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不可能等待所有人清醒过来,再完成社会的转型。当下通过政府强制性的管理措施,包括管理层面换血,换脑袋,对那些无法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领导,进行岗位调整。其次要加强实用性知识的培训。毕竟我们社会严重缺乏专业人才,缺乏碳中和实用性人才,加强实用性知识培训是当下重点。第三发挥社会市场动能,用新产业新经济引导社会转型。这样的示范有标杆意义。(王军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