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接到来自政府、科研院所、资本等社会各层面也包括专业开发机构的咨询,有一个共性问题,就是绝大部分咨询都显示了市场存在普遍的认知障碍,比如什么样的碳汇项目才是合规的项目,怎么判断一个碳汇项目能否开发,开发的风险是高是低。尽管我们在之前的专栏文章中反复提到碳汇项目的识别和判断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对绝大部分人始终是一个障碍,我总结了一下,从各种障碍的共性来看,说到底,是一个人思维观念的问题。
这样一说,大部分人更觉得这个事情没有办法实现了。确实是这样,因为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思维观念的转变往往是一辈子的事情,当然,如果对于勤奋学习的人来说,也许就是5-10年的时间。观念的转变实质是认知的提升,是对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再认识的过程。我们国家在短短的几十年中,经历了计划经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现在再向高质量的绿色发展方向转变,对绝大部分人的认知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挑战。
社会人都把目光聚焦在经济利益上,这样的视野本身没有错,但是从实现高质量的绿色发展来看,这样的视角需要最起码的认知的转变。因为绿色发展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的改变,更是思维观念的转变,包括对社会关系的处理上,都需要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因此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没有做好换脑袋的准备,要深入理解这个领域的深层次的业务,一定有很大的障碍。
对于碳汇项目开发来说,大部分人对碳汇概念本身并不了解,出于最单纯的想法,普遍认为只要是林业,普遍具有碳汇功能,那么林业碳汇就可以经过专业机构的设计,就可以开发出来赚钱。这样的认知从开始就有,包括空气也能买钱这样的宣传,媒体的推波助澜,一些所谓的专业机构的不正确引导,导致市场普遍的认识偏差。因为无论是听众,还是讲解的人,都没有耐心去研究,去认识,他们所有的认知都很朴素,就是专业的事情由专业的人做。但是恰恰这样的执念,在这样专业领域极强的范围内是无法实现的。
碳汇项目的评估是项目开发的关键,是因为碳汇项目能否成立,商务行为能否进行下去,是否具备经济性,逻辑关系是否成立,基线和额外性评估是否合理,国际和国内碳市场的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多大,都需要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评估是前提。我们每天都会接到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海外的机构咨询,普遍的认识是对碳汇项目开发不懂,或者知道一点点。这些咨询所带来的项目信息,99%的信息是无效信息。
首先碳汇项目成立评估。目前方法学主要包括造林再造林方法学,无论是森林、林业、还是竹林、草原,基本的内涵都是造,这就是人类劳动。但是这个劳动不是都能开发出碳汇项目的,因为不同的减排机制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开工时间,比如GS要求项目开工之日起就开始申请,VCS对农林类的项目3年内挂网,CCER目前还没有更新要求,从发展趋势看,应该是更加严厉,之前2013年以后开工的条件应该成为一个过去时。包括计入期的计算,都会做相应的调整。项目的基线及额外性,在新的制度和环境下,是否还适用,不适用了以后如何调整,这些政策都没有信息。
其次是商务行为评估。项目开发的风险是始终存在的。外行的人都是线性思维,减排项目开发是复杂的,特别是项目本身存在的问题是多样化的,因此一旦进入到商务环节的减排项目,应该是风险相对比较低的项目。那么项目洽谈的过程是一个利益博弈和降低风险的过程。
第三是项目开发过程评估,是一个系统的复杂过程,很多项目业主,并不了解开发细节,项目的基线评估、额外性评估,并非几次简单的沟通,就能解决问题,项目业主的数据质量、材料质量,海量数据的问题纠正,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从这个巨大的工作量看,真正合规的碳汇项目一定是很少的。
一个项目成功签发,作为开发机构、项目业主,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王军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