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
欢迎进入碳汇林网站   会员注册   会员登陆
媒体报道   站长专栏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碳汇商城
中国最权威的碳汇林网站
欢迎进入碳汇林网
站内公告 更多>>
关于申报国家级零碳园区的相关要求...
上海碳汇林实业有限公司业务简介
碳汇林最新活动:造林碳汇项目开发...
关于印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
关于举办碳排放模拟核算及国际绿证...
地方政府双碳管理破局新路
上海碳汇林实业有限公司江苏公司20...
碳汇林网站将启动改版升级
2022年全球国家自主决定贡献综合报...
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
减排项目 更多>>
公共建筑综合性减碳改造项目碳减排...
GS-红树林可持续发展项目方法学
GS-蓝色碳汇和湿地活动的风险和环境...
CCB项目收费标准
CCB项目标准
CCB标准
VCS-SD VISta项目申报模板:注册表...
VCS-SD VISta项目申报模板:代表(...
VCS-SD VISta项目申报模板:代表(...
VCS-SD VISta项目申报模板:监测报...
乡土树种 更多>>
草品种名录
生态护林新尝试:北京建“天敌工厂...
国家林业局公告
枫杨
马尾松
高羊茅
浙北地区常见绿化树种光合固碳特征...
国家林业局2014年第一批授予植物新...
石羊河下游沙生植物群落生境调查
峨眉山资源植物研究
新闻中心  

新时代“卖碳翁”:青山变“金库”的碳汇密码

发布人:碳汇林网 发布时间:2025-6-2 本文类别:新闻中心 - 站长专栏

在浙江丽水百山祖国家公园,60岁的护林员周小兴抚摸着参天古树感慨:“30年前,村里人砍树烧炭,山头光秃秃的;如今守着林子‘卖碳’,一年增收上千元!”2021年,他看护的森林经核算产生碳汇,成为全省首批交易标的,2272元收益虽不多,却让全村5000多人第一次尝到“空气变现”的甜头。

新时代“卖碳翁”:青山变“金库”的碳汇密码

周小兴的转型正是中国碳汇产业崛起的缩影。从丽水的竹林到高淳的稻田,从包头的草原到慈利的水土保护区,一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变革正席卷全国。

一、从“烧炭”到“卖碳”:一场产业革命

1.林业碳汇:深山里的“绿色银行”

交易逻辑:企业碳排放超标时,可购买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指标抵销配额。例如广东始兴县150万亩林地,年碳汇收益达6000万元,村民人均增收数千元。

技术门槛:需满足严苛条件——2005年后新增人工林、土壤非湿地、乔木高度超2米。薛锡辉团队用无人机和卫星监测,15年促成碳交易数千万元,却因条件不符淘汰了90%林地。

2.农业碳汇:稻田里飘出“碳香”

南京高淳区的试验田通过秸秆炭化还田技术,将甲烷排放降低51%,稻米增产30斤/亩。2024年,红宝丽集团以75元/吨竞拍130吨碳汇,成就全国首单农业碳汇交易。合作社理事长魏统田算账:“碳汇收入虽仅万元,但稻米品质提升带动销售额增百万!”

二、创新模式:碳票、保险与跨省交易

地方碳汇凭证正突破政策限制,开辟灵活市场:

包头数字碳票:用区块链技术核证固阳县2.2万亩森林碳汇,2023年交易3.2万吨获200万元,甚至助力“十四冬”赛事实现碳中和。

水土保持碳汇:湖南慈利县将小流域治理成果转化为7万吨碳汇,以224万元卖给企业,开辟生态修复新融资渠道。

风险兜底机制:南京高淳推出全国首单植被碳汇保险,灾害导致碳汇量不足时,按35元/吨赔付修复资金。

三、万亿市场与残酷现实

1.政策红利释放

2024年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重启,林业碳汇被纳入首批方法学。德邦证券预测:2025年全国碳市场配额将达70亿吨,林业碳汇需求缺口3.5亿吨,市场规模超175亿元。

2.野蛮生长之痛

“盆景式尴尬”:长三角多地首笔交易后无下文。浙江某湿地碳汇、茶园碳汇项目因开发成本高、方法学缺失陷入停滞。

成本收益失衡:林业碳汇开发成本达40-50元/吨,而市场价仅60-75元。高淳生物质炭需外购,运输成本蚕食利润。

认知误区:“种树就能卖钱”观念盛行,但实际90%天然林不符合开发条件。

四、破局之道:科学开发与全民参与

1.顶层设计纠偏

生态环境部联合绿色和平报告强调:避免运动式开发,优先能源转型,碳汇抵销为辅。丽水成立全国首个森林碳汇管理局,制定《森林经营碳汇普惠方法学》,规范开发流程。

2.技术赋能降本

慈利县联合水利部监测中心,通过140个土样检测、30个样地勘测精准核算碳汇。

高淳区与南京农业大学共建固碳技术体系,推动秸秆本地化加工,破解生物质炭依赖外运难题。

3.全民“卖碳”时代

包头数字碳票支持个人认购用于“零碳会议”;安吉县87万亩竹林碳汇收储,惠及4.2万竹农。正如薛锡辉所言:“未来几十年,卖碳将是农民致富的新出路。”


碳汇交易绝非一锤子买卖。当丽水的护林员在松涛间核算林木胸径,当高淳的农民将秸秆转化为炭颗粒,当慈利的水保工程师在荆棘中采集土样……新时代“卖碳翁”的故事,正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最生动的绿色注脚。

青山不言,碳票为证。那些曾经为温饱挥斧的双手,如今正托起地球更清凉的未来。

关于我们 | 环保组织 | 背景资料 | 乡土树种 | 站内公告 | CDM 宜林地区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上海碳汇林实业有限公司 中国碳汇林群:128797924

工商亮照标识
技术支持:鹤翔网络 沪ICP备10215983号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580号仲益大厦4706室 Copyright © 2009-2026 All righes reserved
中国碳汇林网是中国高效的林业碳汇合作交流网络平台.提倡并实践低碳生活,创建低碳城市,打造低碳经济,实现碳中和.
为全球碳汇发展提供专业的合作,交易资讯信息
本站关键词:碳汇林 中国碳汇林 低碳经济 碳中和 林业碳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