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
欢迎进入碳汇林网站   会员注册   会员登陆
媒体报道   站长专栏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碳汇商城
中国最权威的碳汇林网站
欢迎进入碳汇林网
站内公告 更多>>
关于申报国家级零碳园区的相关要求...
上海碳汇林实业有限公司业务简介
碳汇林最新活动:造林碳汇项目开发...
关于印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
关于举办碳排放模拟核算及国际绿证...
地方政府双碳管理破局新路
上海碳汇林实业有限公司江苏公司20...
碳汇林网站将启动改版升级
2022年全球国家自主决定贡献综合报...
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
减排项目 更多>>
公共建筑综合性减碳改造项目碳减排...
GS-红树林可持续发展项目方法学
GS-蓝色碳汇和湿地活动的风险和环境...
CCB项目收费标准
CCB项目标准
CCB标准
VCS-SD VISta项目申报模板:注册表...
VCS-SD VISta项目申报模板:代表(...
VCS-SD VISta项目申报模板:代表(...
VCS-SD VISta项目申报模板:监测报...
乡土树种 更多>>
草品种名录
生态护林新尝试:北京建“天敌工厂...
国家林业局公告
枫杨
马尾松
高羊茅
浙北地区常见绿化树种光合固碳特征...
国家林业局2014年第一批授予植物新...
石羊河下游沙生植物群落生境调查
峨眉山资源植物研究
新闻中心  

“超级碳库”激活生态财富:林草碳汇如何重塑中国双碳版图?

发布人:碳汇林网 发布时间:2025-6-14 本文类别:新闻中心 - 国内动态

碳汇林讯  森林与草原覆盖的广袤国土下,一场关乎国家碳中和命运的绿色革命正悄然展开。2021年,国家林草局发布《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首次将“创新发展林草碳汇”提升至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核心地位。这一规划设定了雄心目标:到2025年,全国林草产业总产值达9万亿元,年进出口贸易额突破1950亿美元,建成现代林草产业体系。

四年过去,林草碳汇从生态概念走向经济实践——内蒙古通过碳汇交易实现3333万元价值转化,能源企业争购CCER减排指标,草原土壤碳库的潜力被重新评估。一场以“绿色黄金”为名的生态财富觉醒运动,正重塑中国双碳战略的底层逻辑。

超级碳库激活生态财富:林草碳汇如何重塑中国双碳版图?

1、国家战略:林草碳汇的顶层设计

《林草产业发展规划》划定了12个重点领域,从经济林种植到林业生物质能源,构建起多层次的碳汇产业框架。其中,木本油料种植面积将达2.7亿亩,林下经济总产值超1万亿元,森林康养服务人次突破6亿。这些产业不仅是经济载体,更是碳汇增长的物理基础。

为实现“双碳”目标,国家同步编制《林业和草原碳汇行动方案(2021—2030年)》,探索建立林草碳汇计量监测体系与价值实现机制。全国人大代表李建安指出:“林草碳汇包含两个核心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汇碳’,以及将碳转化为有机质储存的‘储碳’。”

这一机制创新直击痛点。过去碳汇交易面临标准缺失、计量困难等障碍,如今通过金融支持模式和市场化补偿途径,生态价值开始向经济价值转化。例如内蒙古联合多部门制定林草碳汇产品开发交易管理办法,搭建碳普惠平台,2024年仅碳票交易就达73.5万元。

2、资源禀赋:森林与草原的碳汇密码

中国拥有33亿亩森林与60亿亩草原,合计占国土面积的63%,构成全球最大的陆地碳库之一。但森林与草原的固碳机制截然不同:

森林碳汇以植被储存为主,每立方米蓄积量可吸收1.83吨二氧化碳。全国森林总碳储量达91.86亿吨,年固碳4.34亿吨。草原碳汇的宝藏藏于地下——土壤储碳量是植被层的13.5倍。方精云院士研究发现,草原总碳汇潜力高达300亿-400亿吨,年固碳量约6亿吨,超过森林贡献。

然而资源利用仍不充分。全国人工林占森林总面积61%,但单位蓄积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1%。草原碳汇家底尚未摸清,李建安疾呼:“当务之急是建立草原碳汇计量体系!”

未来增长空间明确:通过改造沙化地、石漠化区域,中国森林覆盖率有望从23%提升至29%,新增造林面积7.5亿亩。而提升中幼林质量、增加单位蓄积量,可释放更大碳汇潜力。

超级碳库激活生态财富:林草碳汇如何重塑中国双碳版图?

3、产业实践:从内蒙古模式到全国创新

2024年12月,内蒙古启动林草能源碳汇绿色发展合作机制,标志着区域实践取得突破。内蒙古能源集团与三地林草局签署框架协议,并完成2100万元CCER交易,成为全国自愿减排市场重启后的首单。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

行业协同:林草部门提供碳汇资源,能源企业承担减排责任,实现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

平台支撑:搭建碳普惠交易系统,开发林业碳票等地方标准产品

场景创新:在包头市建立“征占用林地草原碳汇失损补偿机制”,呼伦贝尔试点CCER质押贷款

内蒙古的“146工作模式”更系统化推进碳汇开发:2024年重点推进18个CCER造林项目,开发面积216万亩,预估碳汇量112万吨,全年实现碳汇交易86.1万吨,价值转化3333.5万元。

其他地区也在探索特色路径。塞罕坝机械林场开展森林经营碳汇项目交易,南方竹产区发展碳汇竹林,油茶产区将经济林种植与碳汇开发结合。这些实践共同构成林草碳汇多元发展的中国方案。

4、技术攻坚:生物质能源与碳汇增值

林草产业的另一减排路径在于生物质能源替代。《规划》明确:到2025年,农林生物质直燃发电新增装机500万千瓦,生物质成型燃料利用量达3000万吨。这相当于每年替代数千万吨标煤,减少大量碳排放。

但技术瓶颈亟待突破。李建安指出产业面临“一头一尾”难题:原料端,林草剩余物收集成本高,过度利用可能破坏生态平衡;利用端,生物质燃料的转化设备与电网配套不足。例如生物质发电需专用锅炉,分布式能源应用缺乏基础设施支撑。

创新方向已然清晰:

能源林培育:选择速生、高能值树种,在边际土地上规模化种植

收集技术升级:研发高效采收设备,降低剩余物回收成本

多联产模式:如木本油料产业中,果壳用于发电,果油加工为生物柴油,形成“固碳+减排”双重收益

5、未来图景:碳汇驱动的绿色经济循环

随着全国碳市场扩容,林草碳汇的价值转化通道将进一步拓宽。内蒙古经验显示:大型活动碳中和成为碳汇消纳新场景——该区将“十四冬”打造成中国首个碳中和冬运会,并带动多项活动实现碳中和。企业捐资9150万元营造碳中和林5327亩,开辟了“自愿减排+生态修复”的新路径。

更深远的变革在于乡村产业与碳汇融合。兴安盟全域推进CCER项目,碳汇收益反哺牧民;木本油料产业带动250万农户增收,青稞深加工企业年采购额超4000万元。当碳汇收益与乡村振兴结合,生态保护成为有吸引力的经济选择。

到2035年,随着林草碳汇计量体系完善、金融工具创新和政策支持加码,中国有望建成全球最大的林草碳汇资源库和交易市场。每一片森林、每一亩草原,都将成为国家双碳战略的绿色资产。

内蒙古呼伦贝尔的牧民巴特尔发现,自家草场下的土壤样本被装进密封罐送往实验室——科学家正测算这片草原的固碳能力;而在呼和浩特交易所,电子屏闪烁的碳汇交易数据,正将这份生态价值转化为真金白银。

当每一片绿叶都标注生态价值,每一寸土壤都纳入碳资产账簿,林草碳汇的创新发展已不仅是技术命题,更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正如李建安所言:“草原碳汇储存在土壤中,它的潜力是植被层的13.5倍。”那些曾被忽视的生态暗河,正汇聚成支撑中国碳中和的滔滔江海。

关于我们 | 环保组织 | 背景资料 | 乡土树种 | 站内公告 | CDM 宜林地区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上海碳汇林实业有限公司 中国碳汇林群:128797924

工商亮照标识
技术支持:鹤翔网络 沪ICP备10215983号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580号仲益大厦4706室 Copyright © 2009-2026 All righes reserved
中国碳汇林网是中国高效的林业碳汇合作交流网络平台.提倡并实践低碳生活,创建低碳城市,打造低碳经济,实现碳中和.
为全球碳汇发展提供专业的合作,交易资讯信息
本站关键词:碳汇林 中国碳汇林 低碳经济 碳中和 林业碳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