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汇林讯 开州鲤鱼塘水库的粼粼波光下,藻类正悄然固化万吨二氧化碳——这座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价值,首次以每吨60元的价格进入碳交易市场。
2025年6月,全国首单水库水生态碳汇交易在重庆落地。开州区通过开发《水库温室气体减排方法学》,将鲤鱼塘水库4236吨碳汇以25.4万元成交,标志着中国“四库联动”(防洪库、水源库、资源库、碳汇库)生态治理模式取得重大突破。
1、方法学攻坚:破解水域碳汇计量难题
重庆团队耗时三年攻克三大技术瓶颈:
碳通量监测:布设12个浮标站实时监测CO₂/CH₄通量,精度达0.1mg/m²·h
藻类固碳模型:建立藻类生物量与碳汇量换算公式,校准误差<5%
沉积物封存评估:通过岩芯采样证实水库沉积层年封碳量达8.2万吨
该方法学填补了全球水库水生态碳汇计量标准空白,获生态环境部CCER方法学备案号(VNM-09-002)。
2、交易机制创新:四库联动的价值转化
项目构建“生态资源-碳资产-资本收益-保护投入”闭环:
交易资金将专项用于:
扩建200公顷水生植物带
投放50万尾滤食性鱼类
建设库区湿地碳汇监测站
3、产业协同:激活千亿级生态资产
重庆1300座水库蕴藏巨大碳汇潜力:
技术红利:三峡水库应用该技术后,年碳汇量可达1200万吨(相当于再造34万亩森林)
金融创新:重庆农商行推出“碳汇权质押贷”,鲤鱼塘项目获贷800万元
区域协作:与湖北签订《长江水库碳汇开发协议》,共建跨省交易平台
4、政策突破:水域碳汇的国家样本
该项目触发三重制度创新:
确权登记破题:颁发全国首张《水域碳汇产权证》,明确碳汇资源归水库管理单位所有
交易规则构建:制定《淡水水体碳汇交易实施细则》,设定开发主体准入标准
跨域补偿机制:下游万州区向开州支付80万元/年生态补偿金,反哺碳汇保育
开州碳汇交易大厅的电子屏上,鲤鱼塘水库的实时碳汇数据与重庆碳市场价格曲线同频跳动。当4236吨碳汇完成交割,25.4万元资金注入生态修复账户,这座年供水量1亿立方米的水库,从此多了一重“水下森林”的身份标签。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所言:“每吨60元的水库水生态碳汇价格,丈量的是藻类固碳的科学价值,更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制度创新”。随着长江流域37座大型水库启动碳汇开发,这场始于重庆的“蓝色革命”,正为全国水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打开新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