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际中国环境基金评选出2014年全球十大环境新闻,不管如何,我们都应该关注。
中华鲟可能消亡,葛洲坝难辞其咎
继2013年之后,2014年的联合监测活动再次没能发现野生中华鲟自然产卵的任何证据。过去几十年以来,大型水工建筑物、航运、污染、噪声、过度捕捞、越来越广泛的驳岸水泥固化和河滩湿地逐步消失等,严重影响了中华鲟生存繁育条件。
中国工程院2013年的综合评估报告显示,长江上游干流江段的特有鱼类资源发生了较大变化,1981年葛洲坝截流前,每年洄游到长江上游产卵的中华鲟超过3500尾,1985年下降至2000尾,2005年已不足500尾。2013年首次未监测到中华鲟自然繁殖。目前的“长江的中华鲟种群数量规模并没有因为坝前替代产卵场和人工繁育放流方案而增加”葛洲坝的中华鲟研究所副所长对媒体表示。(来源:南周绿色)
我国东部雾霾增加或与北极海冰减少有关
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平均气温为14.6℃,创历史新高,比20世纪的平均水平高出0.69℃。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王会军针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做出最新解答:我国东部地区雾霾增加或与北极海冰减少有关。
“从长期看,我国华北、黄淮和长江中下游部分区域,冬季雾霾发生的年际变化,与北极海冰秋季的年际变化,存在一定的反向关系。这是因为,一方面我们排放的污染物在增加,另一方面,海冰减少致使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它可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来源:国家海洋预报台)
中国第31次南极考察队抵达南极普里兹湾
自2月1日起,南极地区正式告别两个月的短暂夏季,进入冬季。中国第31次南极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于当日18时40分(北京时间2月1日20时40分)抵达南极普里兹湾作业区,全面启动在该地区的南大洋科学考察作业。
本次普里兹湾大洋作业将在东经83°上选取3个作业站点采集海水样品。此次选择的断面横跨伊丽莎白公主海槽,该海槽位于凯尔盖朗海台南侧,是南极底层水在海盆间输运的重要通道。本次考察将在该断面进行全深度的CTD观测,以获得南极底层水性质与变化的第一手资料。
此次普利兹湾及其邻近水域断面考察分两个阶段进行,共设断面11条、预设定点站位121个,其中重点站位60个。进一步了解该区域海洋水文与气象、海洋生物与生态、海洋化学等环境基本信息,为该海区进行环境气候综合评价以及海洋生物等资源潜力评估提供基础资料。
本次大洋考察的另一重点是计划回收之前投放的4套潜标观测系统,并视回收情况投放1套~3套潜标观测系统。如果能够成功回收这些潜标,将获得一年四季的连续观测数据和样品,以弥补目前南大洋现场考察仅限于夏季开展的不足。(来源:国家海洋预报台)
美国石油工人罢工升级油价反弹暴涨
因美国石油钻井平台数减少、美国炼油工人大罢工,国际原油价格在过去三个交易日中也出现暴涨,飙涨近15%,创下了去年11月OPEC拒绝减产保价以来的最大反弹幅度。因劳资纠纷导致的美国石油工人罢工似乎仍未得以解决,这场35年来发生在美国的罢工活动还在继续.
但对于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提出的要求,石油公司在油价大幅下跌纷纷削减成本的背景下显然难以满足。与此同时,另两名OPEC代表也表示,不排除今年一、二季度油价会在需求疲软和全球炼油厂停工进行设备维护的共同打击下,跌至30-35美元/桶,而当前短暂的反弹“是受到了冬季和库存因素的支撑”。(来源: 东方财富网)
美国旧时核设施变自然保护区 牧羊人欲放羊助除草
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洛基弗拉茨(Rocky Flats)野生动物保护区曾是美国核武器制造厂所在地。由于担心放射性污染问题,保护区280多公顷的草场除草工作成了难题。但一名牧羊人表示,她可以把自己的羊赶到当地,为保护区“除草”。报道称,由于洛基弗拉茨野生动物保护区曾经是核武器工厂的所在地,美国当局担心通过放火烧草的方式除草,可能会导致当地的放射性钚扩散。
对此,拥有杂草科学学位的牧羊人拉尼•马姆伯格(Lani Malmberg)表示,她可以把自己的羊群赶到保护区,让羊群来消灭这些草。由于洛基弗拉茨野生动物保护区的土地曾暴露在有毒金属之下,因此放火烧草并非明智之举。她还表示,她的羊不会因为吃了保护区的草而受到伤害。但科罗拉多州当地渔业和野生动物管理部门表示,由于保护区缺少围栏以及管理人员,因此暂不考虑放牧除草。
冰川中碳释放量的增加将引发新问题
据美国研究者称,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到2050年,由冰川融化释放到海里的有机碳含量将增加1500万吨。从五大洲采集的样品表明,溶解有机碳正再次进入地球生态系统并且可能加剧碳循环的过程。同时,冰川减少以及相应的碳释放量的增加也将引发新问题。因此,碳循环加剧如何影响海洋生物、渔业以及下游生物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源:南方周报)
生物燃料并非化石燃料的绿色替代品
用燃烧的谷物和木材产生的能量为汽车充电看似是能够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并且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有效途径。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的Andrew Steer称,尽管某些生物能能够有所帮助,但是如果以牺牲土地为前提来提供生物能还是不可取的。生产生物能需要大量用于生产食物和储存碳能的土地,一大片区域仅仅能生产少量的生物能,而且并不能显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来源:中国新闻网)
气候变化导致的水资源危机还未引起足够全球关注
据联合国气候变化委员会负责人称,人们还未完全意识到许多国家已经面临由气候变化引起的水资源危机,而水资源稀缺可能引起国与国之间的冲突。最新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预测到21世纪末,全球气温将上升0.3至4.8摄氏度(0.5至8.6华氏度)。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导致的洪水和旱灾频发、河水鱼湖水污染、城市化、地下水过度开发以及人口暴增意味着印度等国家会面临水资源短缺。(来源:路透社)
亚洲国家迈进太阳能开发的前沿
随着光电板价格的持续下降,太阳能正逐步取代核能成为发电的主要能源。中国现在已经代替欧洲成为了最大的及发展最快的太阳能市场。由欧盟相关报告称,风能和太阳能的使用将持续增加价格也会随之下降,并且太阳能已经开始取代风能。2013年,太阳能吸引了53.3%的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即1114亿美元。目前最大的两个市场是非洲和阿尔及利亚,但所有非洲国家都是潜在的市场。(来源:中国新闻网)
基因改造大堡礁珊瑚应对气候变化
澳大利亚政府海洋研究机构正试图以改造大堡礁珊瑚种的基因来应对海洋温度上升的问题。最新模拟结果表明,如果气候持续变暖,大堡礁珊瑚数量将降至10%。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已与夏威夷海洋生物研究所合作研究如何改造珊瑚以帮助其尽快适应气候变化。澳大利亚研究所已经着手研究帮助大堡礁珊瑚应对气候迅速变暖以及海洋酸化的新方法。
|